提起上海著名的玉佛禅寺,可以这么说,上海人是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但是,玉佛禅寺是怎么来的?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,至于玉佛禅寺为何先有佛、后有寺的缘由,也许知道的人就更少了。

原来,在光绪八年(1882)浙江普陀山有位僧人叫慧根,他独自一人沿着唐僧取经的路,准备到佛教圣地印度礼佛。慧根僧人先后到五台山、峨眉山,又从四川到西藏,再到印度,回国时改道缅甸。因缅甸盛产美玉,而且能工巧匠的手艺十分精湛,在征得缅甸国王的允许下,又得到了缅甸华侨的陈君普的全力资助,遂开山取玉,兴工选材,由慧根僧人亲自设计,聘请技师精雕细琢。数年后,请得大小玉佛五尊,并用金银珠宝饰于玉佛上,真是金容满月,七宝庄严。
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,慧根僧人奉玉佛回国,途经上海,准备从上海乘船回普陀山。据书上记载:当时航行于上海至普陀山的一艘船名叫“江天轮”,该船没有那么大的起重设备,无法将高1.95米,宽1.34米,重1吨的举世无双的玉佛起运。这时,清政府的铁路大臣、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盛宣怀的父亲盛旭仁和叔父商议后,对慧根僧人请求说:“上海人民也希望瞻仰玉佛的光彩,沐浴玉佛的光辉,请法师开恩留下二尊玉佛。”慧根僧人很高兴,立即表示同意将最大的一尊玉佛和最小的一尊卧佛留了下来,其余三尊玉佛由慧根奉送回普陀山。
以后,由盛氏家族出面,召集了一些社会名流人士以及在沪的一些僧人,先是在上海淞沪铁路旁的张华浜空地上造起一座茅棚,将二尊玉佛安放在里面,供往来于淞沪着进香礼拜。这就是玉佛寺的初创阶段。

到了第二年(1900),又在原址一侧募捐建佛寺,同年,慧根僧人圆寂,由本照法师继任主持,曾进京请得《大藏经》全部藏于寺內。至此,佛法僧三宝具足,并命名玉佛寺。
1911年,辛亥革命胜利,寺宇被军队征用。为了掩护玉佛,本照法师决定临时将玉佛移置附近的一家公园内,无奈只能任凭风吹雨打,好不令人痛心。不久,本照法师圆寂,佛门推举宏法法师为主持。宏法法师将玉佛移至麦根路(今淮安路鹤守里),赁屋为寺。
1917年,宏法法师圆寂,可成法师奉天宁寺法师冶开和香林寺法师济南二位长老之命,继任玉佛寺第四任主持。可成法师认为赁屋为寺总不是长久之计,决心建造一座永久性的寺庙。于是他四方求助,八方化缘,终于募得槟榔路基地12亩,据说,这地皮是盛宣怀的家庵。
可成法师自1918年集资重建寺庙用了10年时间,于1928年建成。有人说:“玉佛寺肇始于慧根,创造于可成。”此话不假,又因可成法师是镇江金山寺为禅宗临济法系第四十六世。故将玉佛寺改称为玉佛禅寺。
说到这儿,也许有人会说,玉佛禅寺建成于1928年,然而,玉佛禅寺怎么会有140年左右的历史了呢?这就是玉佛寺先有佛后建寺的缘故,玉佛禅寺创建历史也是以慧根僧人西行礼佛那天算起的。